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征文 - 查看新闻-
与书为友:无人知是荔枝来
无人知是荔枝来
文/吴金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凭借杜牧的诗句,马伯庸先生完成了他的新作《长安的荔枝》。在小说中,马伯庸极力鞭挞了李隆基与贵妃杨玉之间骄奢淫逸的爱情生活,他们仅为了满足一己口腹之欲,劳民伤财,致使百姓流亡,马匹横死,上好的荔枝林毁坏,桨橹折断无数……
小说讲述了在天宝十四年,长安九品小吏李善德被迫接受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贵妃杨玉生辰时,献上岭南的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这项任务的艰巨可想而知。但是,李善德做到了,他将鲜荔枝从广州带回了长安城,如期送到贵妃的案几上。这位九品芝麻官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理应受到嘉奖,却因开罪杨国忠,被贬岭南,最后阴差阳错躲过了安史之乱。
小说以一个九品小吏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没有直接描写李隆基与杨玉奢靡的宫廷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统治阶层是如何劳民伤财。细细品味,书中用小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时代和朝廷内部的真实,利用巧妙的情节让背后的“权力运作”逐步浮出水面,直指人性。
通过“一骑”荔枝,可以看到天宝年间社会不同阶层间的地位差异。
一、荔枝于普通百姓
在文中,圣上下令备十斤鲜荔枝,李善德经计算,得出在去除各种导致荔枝变质的不利因素,备十棵荔枝树足矣。到了砍伐时,他们接到的命令却是近百棵。这样,侗女阿僮的父母在世时所种的荔枝几乎全数被砍,而那些荔枝树,是阿僮父母留给她的唯一念想。
为了最后“一骑,两瓮”的荔枝,毁掉了近百颗荔枝树,在本就徭役沉重的百姓身上层层剥削,朝廷不赔反赚,真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一骑两坛“味不足鲜”的荔枝里,溢满了强权社会劳民伤财的血泪剥削。吃到贵妃嘴里的哪里是岭南荔枝?那是用寻常老百姓的心血制成的长安城限量发售的人血馒头!
荔枝只是替罪羔羊,真正的凶手是皇权,是那不可抵抗的权势。可最后大多数人依旧只是关心几个历史名流的悲欢离合,又有谁会在意普通老百姓的血泪沉浮呢?
二、荔枝于底层官员
在文中可以切切地感受到“上头一句话,底下跑断腿”的职场艰辛,也可以体会到“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事功成万头秃”的职场无奈。为了统治阶层口中“也就那样”、“味道并不新鲜”的荔枝,李善德熬干心血,一夜白头,即使最终拼了老命办成了手中的差事,但最终因为得罪权贵,闹得一个被贬岭南的结局。
初到岭南时:“李善德靠在火塘旁,正打算假寐片刻,却看到那花狸露着肚皮,威严地歪头盯着自己。他在长安做惯了卑躬屈膝的小官,发现它颐指气使的眼神竟与自己的上司一样。多年的积习,让他鬼使神差地凑过去,伸手去蹭花狸的肚皮。李善德做低附小,把那花狸伺候得呼噜一阵紧似一阵。”那种刻在骨子里的职场打工人基因,实在让人心痛。
而其他底层官员,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抬”。他们在这条新开辟的荔枝转运路上,也是百般小心,万万不敢得罪上头人,官场的利害关系可见一斑。
三、荔枝于统治阶层
在小说中,杨国忠有这样一句话“你拿了我的牌子,还要按照流程发牒,岂不坏了本相的名声?——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是了,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在统治阶层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权力办不到的。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可以跳过框框条条规矩的束缚,利用手中的权势为所欲为,毫不顾忌利害关系。
玄宗李隆基更甚。他可以为了一己私欲擅权设置各类御使,脱离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督劾。文中讲到:“这几年以来,圣人最喜欢的就是跳开外朝衙署,派发各种临时差遣。宫中冬日嫌冷了,便设一个木炭使;想要广选美色入宫,便设一个花鸟使。甚至就在一年前,圣人忽然想吃平原郡的糖蟹了,随手指设了一个糖蟹转运使,京城为之哄传。”而面对可以哄妃子一笑的荔枝,玄宗又不惜大手一挥,设置了一个荔枝使。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帝妃爱情,又何以长久!果然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妃子断送马嵬坡。
世人皆叹玄宗贵妃伉俪情深,此情不移。但无人知晓那君子为博红颜一笑的风花雪月背后,尽是明争暗斗的诡谲官场,还有生灵涂炭的民间炼狱。帝王一句“想吃新鲜荔枝”的玩笑话,成了权臣贵胄争权斗宠的契机,成了奸官恶吏横行霸道的烫手山芋,成了无名吏卒悬在脖颈间的一把铡刀,成了大唐百姓苦不堪言的沉重负担。
《长安的荔枝》凭一句诗为切入点,以一小孔窥得瓮中尽数溃腐的统治阶级,用小人物视角还原唐朝盛世辉煌阴影之下的万骨枯损,在巧妙演绎历史的同时,也如一面镜子,反照出了赤裸裸的统治阶层的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