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征文 - 查看新闻-
与书为友:书写百年党史的成功探索
书写百年党史的成功探索
——读《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文/李仲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颖撰写的《文献中的百年党史》(2020年11月,学林出版社),是一本积多年笔耕积累之大成的力作。书中以每年1个(组)重大党史事件为引,串联起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视角独特,全面生动,一立项即成为了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百年党史,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艰辛探索的奋斗历史,涉及的内容可谓点多面广,产生的各种文献资料蕴涵了丰富的经验,是治党治国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对此,李颖以一个党史专家的敏锐,一个文化学者的担当,一直在不断思考、探索,如何用好文献,讲好党史故事,资政育人。
作者立足文献,慧眼独具,精选了100个(组)重大党史事件,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讲透写活了百年党史。书中的100个专题对应了100年(1921-2021),在具体讲述时,又不是机械地局限于某一年份,特别注意丰富大的历史背景,讲清前因后果等延展内容,实现了各专题间的流畅接续。
1942年的“整风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专题,就是从抗战爆发后,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到延安写起,直至1945年歌剧《白毛女》上演。在为什么整风、整风的过程、整风的成效等叙述中,生动阐明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和未来的完整构想。这种各个专题单独阅读不觉突兀,连贯阅读有机顺畅的结构体系,不同于通常的章、节、目模式,更适宜现代普通读者的阅读,无疑是大众化党史读物的创新和突破。
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因此,书写党的历史应该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但叙述方式如果都从大到大,容易流于空泛。而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切口带动大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元勋的杰出典型代表。1985年11月1日,61岁的他工工整整地向组织填写了一份整党登记表。1986年7月17日,离世前的12天,他留下了人生最后的墨迹。正是从这两份手记,作者切入了1964年的“‘两弹一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生动揭示了“两弹一星”英雄们的卓越功勋,由此我们也能更加感性的理解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这个专题最后,作者又引用了邓小平的讲话对“两弹一星”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予以高度概况:“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1965年的“反对霸权主义,加强三线建设——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专题,作者选择了1969年上海一家工厂为车间工人江鉴康家属开具的“迁移证明”,由此生动展现广大工人告别繁华大都市,举家西迁为国家的动人画面。
书中呈现的诸多生动小细节,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党的光辉历程,映射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正是这些小细节更能贴近读者、打动读者,产生同频共振的作用,给人以温度和力量。
胡乔木说过,写党史要注意四面八方,要写人民群众,要表现党是在人民中间奋斗的,党的斗争是反映群众要求的,是依靠群众取得胜利的。除了描绘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书中还充分利用各种文献颂扬了革命英烈、时代英雄、先进模范和奋战在一线的英雄群体。
红军师长陈树湘断肠湘江,方志敏千古流芳,东北抗联杨靖宇、八女投江视死如归,“狼牙山五壮士”砸枪跳崖,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牺牲的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战斗英雄,以及和平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这些从普罗大众走出的英雄模范,事迹感人,承载着国人的集体记忆,筑成了一座座巍然不倒的历史丰碑。百年党史,因为有这些响亮的名字、生动的形象,而更加鲜活感人。
在书中最后1个专题,以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引,既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部署,又配了《人民日报》上《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新闻报道的图片,将刚刚发生的难忘岁月又呈现在我们面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顽强拼搏,2.5万多优秀分子火线入党,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由此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命题,真伪立辨。
前辈陈望道曾就如何作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简单说就是“人家看了就明白”“人家看了会感动”“人家看着有兴趣”。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之所以影响深远,无疑就是这一理念使然。按陈望道所说看《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我们真应该为这种传承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