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征文 - 查看新闻-
与书为友:《超人》之处:爱的哲学
《超人》之处:爱的哲学
文/张文净
生命异于常人的形态,多少让人有点吃惊。于是竭尽全力追根溯源,一探再探,一窥再窥。人因何而病态,因何而异质,又因何而改变,因何而自处,这既是《超人》的起始,也是《超人》的终结。
冰心《超人》中的何彬便是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学形象,他独来独往,没有社交,没有朋友,非必要也不说话。除了上班工作,便是呆在自己的房间里。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病态”的人物,却在冰心的笔下一点一点地活动着。
人是群居性动物,我们不能离开集体独自活着,但是当一个离群索居的形态出现时,是不是也意味着群居活动出现了问题,甚至是巨大的问题?不然,人何以自隔于社会,竭力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无交流的状态?
鲁迅在他的小说里大量描写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但是《超人》诞生于1921年,是一个历经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彻底反封建的时代;是一个历经了民主与科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此时的青年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自由,他们呐喊,他们高呼“德先生”“赛先生”,他们该是热血沸腾,振臂一挥云集响应的有志青年,何至于是“何彬”这样冷漠、颓唐的青年?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极度的热血沸腾和满怀希望,所以才在五四运动的狂热退潮之后陷入了痛苦迷茫的境地,他们被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深深困扰,却始终找不到出路。就像《觉醒年代》里陈独秀所说的那样:“出路不是老路,只有找到一条新路。”但是何谓新路?不知道。
何彬便是冰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青年的缩影,因为找不到出路,便有意识地逃避,以一种冷漠的姿态蔑视社会。何彬深深沉溺于尼采哲学,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他让自己变得无情,成为孤寂的“超人”。
超人,是一个多么无坚不摧又伟大的形象,但是它始终是不存在的,以“超人”自喻的躯壳终是要破裂的。厨房跑街孩子禄儿摔坏了腿,引起了何彬夜复一夜对母亲的回忆和想念,他虽时时制止自己,却始终挥散不去。为了不让禄儿的呻吟反复地勾起自己的回想,他出钱给禄儿治了腿。但是他仍时时想起母亲,这样的感情波动使他推崇的“超人哲学”开始松动。
直到禄儿的那封信使其悟到“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互相牵连,不是相互遗弃”。《超人》的最后,“爱的哲学”战胜了“憎的哲学”。
小说中问题的解决是因为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没有形态却始终存在,特别是母亲的爱,伟大到足以消除内心的烦恼,人生的困境。但是这只是冰心女士的一种理想状态,她希望通过爱给予青年心灵的抚慰,也确实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但时至今日看来何彬性格的转换未免过于突然,把它全归结于爱,显然过于理想主义。但是它仍然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青年人面对人生困境的解答。不管陷于何种境地,爱能够缓解我们内心的痛苦,是我们暂时免除困扰,享受幸福和快乐的温港。它虽不能为我们提供答案和出路,却是我们寻找答案和出路的基石。无爱的人,所看所思所想皆是虚无,如何求得心灵之路!
《超人》以人生困境入题,以“爱的哲学”结束。所谓爱的哲学,就是以爱作底,朝向未来。即使寻到的答案和出路是“不知道”,也不是低沉和颓废,而是拥爱在心的朝向未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