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征文 - 查看新闻-
与书为友:小人物的真善美
小人物的真善美
——《最后一片叶子》
文/黄露琳
欧·亨利的作品习惯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客观且平淡地叙述一件事,而“欧亨利式的结尾”却总能使平淡如水的故事情节转为跌宕,从而使读者常常笑中带泪。《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不管是语言还是故事结构都保留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读完这篇文章后,同样是笑点带泪点。琼西为最后一片叶子获得了再生,而贝尔曼却为最后一片叶子献出了生命。然而,正是因为贝尔曼的最终选择才使读者从小人物中看到了人性的最大光芒——善。作者常常从生活在下层的人民身上寻找人性的真善美,除了贝尔曼,我们还可以在苏和琼西两个人身上看到这种特质。
一、小人物的真
小人物的真实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身世与生活的环境。
老格林尼治村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因为它具有“18世纪的尖顶山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此外,还能躲避收账的人”。艺术家们从第六街买来一些酒杯和一两只火锅,这里便成了艺术区。琼西与苏来自不同的地方,相遇在一个饭店,因志同道合而成为好朋友并合租一间房。两个人可以不论彼此的身份,只因有相同的爱好而成为彼此的伴侣。现实中不就有因一盏酒成为兄弟、一件衣成为姐妹的吗?
他们为商家画广告画,收入甚微。苏想为生病的琼西买点有营养的食物,但只能等待把手中的插画画完,“换了钱来给她的病孩子买点红葡萄酒,再给她自己买点猪排解解馋”。可想而知,葡萄酒、猪排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奢侈的食品,轻易不吃。与他们同住一栋楼的贝尔曼“是个失败的画家。他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远没有摸着艺术女神的衣裙”,因此同样潦倒。从这三个小人物的生存现状中,读者可以窥探到文本背后一个广大的下层社会,那里同样生活着千千万万的贝尔曼、苏和琼西这样的人物。他们在逆流中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
欧·亨利笔下的小人物只所以真实,是因为欧·亨利自己的生活经历。欧·亨利生活在社会底层,一生困顿,只有最后10年才在纽约定居,平时他所接触的也多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所以,小说所反映的小人物的生活环境都是一种真实的再现。
二、小人物的善
欧·亨利看惯了那些尔虞我诈、巧取豪夺、坑蒙拐骗的上流人物的丑恶行径,对他们进行冷酷的批评。而对于下层社会的小人物,欧·亨利怀着深切的同情,不断地描写他们生活的不幸,捕捉他们灵魂中的亮点。
当琼西感染肺炎时,苏不顾自己会被感染的风险,毅然决然地细心照顾琼西。尽管“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潜蹑着,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她也没有一丝一刻的犹豫与懈怠。当苏听医生说琼西的存活率只有十分之一时,她哭湿了一张纸,但是,她进入病房后又笑着安慰琼西,还告诉琼西你的病很快就会好了。苏自己默默承受着痛苦,为琼西带去生的希望,让琼西在可怕的肺病面前感受到一股温情。老画家贝尔曼更是给予读者巨大的冲击。他与琼西并无太多的交际,因做他们的模特而相识。但是他“认为自己是保护琼西与苏的看家狗”,确实,最后他为了挽救琼西的生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欧·亨利以幽默的笔触把小人物善良的本性表现得淋淋尽致,让读者在文本背后的那个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中看到了人性的善良。
三、小人物的美
美在小说中或许不够明显,但读者却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得到。
琼西与苏之间的友谊是美的,他们的结合没有搀杂任何杂质,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便是连接他们的桥梁。他们谈生活、谈理想,当对方有难时,另一方会毫不犹豫地帮助对方。小说没有过分地渲染琼西和苏之间的友谊,读者却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友谊的美。
除了琼西和苏的友谊美,还有贝尔曼对完美艺术的追求的美。如果一个艺术家在画画方面付出了四十年的时间,又怎么可能连一幅像样的作品都画不出来呢?又怎抵不上那刚出道的青年艺术家呢?他说他要创作一幅杰作,多年来一直在寻求机会,寻求灵感,在此期间他并未动手做过其他作品。从这一点,读者可以看见一个为了追求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而不惜一切的“倔强”的老艺术家的形象。幸运的是,贝尔曼从琼西那里找到了灵感,用生命画出了他此生的杰出——常春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永远不会凋零。表面上看,贝尔曼的一生几乎是碌碌无为的,但是他对完美作品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却令人动容。当他画出挽救了一条生命的叶子的那一刻,当琼西与苏看到那片叶子的那一刻,他的一生便不再是碌碌无为而是熠熠生辉。
欧·亨利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而这些小人物身上无不具有人性的亮点:真、善、美。这是作者想要追求的,也是读者想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