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征文 - 查看新闻-
与书为友:那些被郭敬明渲染的青春,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被郭敬明渲染的青春,后来怎么样了?
文/王金霞
说起我与文字的缘份,必然绕不开一个人——郭敬明。
初中的时候,班里开展读书角活动,要求每个人都上捐几本自己的课外读物,实现资源共享。除了几本可怜兮兮的课本,几乎从来不看书的我哪有正经课外书拿得出手?回家翻箱倒柜,找到了哥哥压箱底儿的宝贝——《爱的教育》,就它了!
不到一天时间,教室后面的读书角就被各种五花八门的书籍所占据。那时,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系列在班里火得一塌糊涂。下课铃一响,随便晃荡到一个同学面前都在埋头狂啃。大半个教室,竟找不到一个人搭理我,好吧,盲目从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也随手拎起一本书煞有介事地读了起来。
映入我眼帘的是郭敬明的散文短篇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这本书以一个仰望天空的孩子为切入点,讲述了自己高中时期的孤独与敏感。语言华丽又颓丧,诙谐中渗透出一丝丝的悲伤和绝望。一句“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更是将我拉入他的世界,从此无法自拔。
后来,我购买了他的散文全集——《愿风裁尘》《守岁白驹》《怀石逾沙》。这三部作品是他十年路程的投影,记录了他从学生时代,到初入社会,再到作家、编剧、导演、出品人等各个角色的转变。文字见证了他的成长,同时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我的青春。
上了高中后,学业愈发紧张起来,每天都兵荒马乱的。这让我整个人都像极了一个提线木偶,神经时刻紧绷着,不敢有丝毫懈怠。高中的课余时光琐碎无味,学校明令禁止拿手机,失去了与外界信息接触的媒介,除了整日在题海里遨游以外,将头探出海面来的那一刻,基本上我都在郭敬明渲染的世界里,释放那压抑已久的灵魂。
处于青春期的我正是爱做梦的年纪,自负又幼稚,敏感又孤寂,既不满精神窘迫的当下,又对外界的纷繁复杂一窍不通,对未来只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所以面对郭敬明用文字编织的梦,我没有任何抵抗力,一头扎进了那个绚烂奢靡,精致到极致的世界。在他的世界旅行,于我而言是一种漂泊与放荡,我所有的桀骜不驯都在那里安了家。
郭敬明是个码字高手,他有冷艳张扬的文笔,还有浪漫不羁的想象力,他擅长用文字排兵布阵,制造漫山遍野的大军。在他构建的语言王国里,直舒胸臆、含沙射影也好,欲说还休、针砭时弊也罢,所有的嬉笑怒骂、悔恨忧伤都被赋予了极强的感染力。而我被那股力量击中,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第一次爱上阅读的美妙,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旅程。
上了大学后,梦中的乌托邦落地。回头再去看年少时的读物,内心的感触早已截然不同。许是真正成长了吧,如今面对青春期的躁动和骄傲,竟萌生出一份羞耻感。
逃离了郭敬明的世界,我开始了新旅程。起先还是读饶雪漫、八月长安、刘同之类的青春文学,到后来,渐渐觉得关于青春的故事已无法再让我动心。此时,学校安排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必修课,成为我转变阅读品味的契机。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我目睹了人性的质朴与善良,同时也感受到人生的悲凉与无奈;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的老练文风,令我感悟到土地和乡野的厚重见识了中国式的百年孤独;通过《我与地坛》,史铁生教会我“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我们应该怎样去拥抱生命。
抛开鲁迅、老舍、茅盾这些必不可少的大家不说,朱自清、钱钟书、郁达夫、萧红、张爱玲、三毛、余秋雨……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笔触,讲述着精彩的故事。通过阅读,我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大千世界的酸甜苦辣也一一被我尝了个遍。
我懊悔自己醒悟得太晚,虚度了太多年华。但庆幸的是,一切都还来得及。懂得了这一点后,阅读于我不再是一种消遣。它让我在人生旅途中赏尽美景,同时也为我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视野,让我从全新的角度审视生活,正视青春。
少年时被郭敬明渲染的青春,后来步入了正轨——和文字打交道的孩子不再忧伤,成长不再是一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