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中的经济思想(节选) 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五) 加入时间:2013/6/14 10:36:00 admin 点击:1683 |
尚书中的经济思想(节选) 唐庆增 《尚书》专记古代帝王之政绩名言,大都言夏殷周三代之事,系东亚极古之政治书籍,然其中颇多经济思想,而尤以《洪范》篇为最,为研究商周两代经济思想者,所不可不读。该书屡经历代学者之窜改,更遭始皇焚书之劫,今所存者,仅五十八篇,非全豹也。 三代之时,神教观念至重,人民以神为天地之主宰,众望所归(例如《汤誓》云: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余例尚多),按希伯来(Hebrew)及印度(Hindu)民族,在西历纪元前一千余年,其思想染有宗教色彩,亦极浓厚,然彼等之经济思想,竟无足称〔参观亨纳氏所著之经济思想史(L.H.Haney: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Chap,3)第三章〕,其年代与我国三代同时。在理彼时中国当毫无经济思想,然事实上殊有大谬不然者。 三代之际,为人民者,多能知农业之重要,且皆富有农事智识,以言政绩,则为顺四时正历令,如《尧典》一篇,记尧事实,“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舜典》中记载更见详尽,篇中云:“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七政指日月及五星而言,舜初摄位即以整理历象为先,且立专官以当此任,为民求福利,以此为先。禹以水火金木土谷为养民之政,《大禹谟》篇中云:“惟修正德,利用厚生。”宋蔡仲默注曰:“德者指孝悌等而言,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见《尚书集传》)可知古代先哲,固未尝不知民生之重要,禹亦深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之义,犹恐人民竟耽于安乐。甚或犯上作乱,故不得不董之以威,劝之以九歌也。 《禹贡》一篇,言及土地税制度,土与赋各分为九等,其税率高下,依其等级而分,篇中后半部述天子赐姓给与土地之各种方法至详,又提及所谓六府者,盖金木水火土谷也,此为《洪范》八政之张本。 当时国家执政者,多以俭为美德,伊尹以太甲奢侈为失政,《太甲》篇中述商时伊尹告诫之词有“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欲败度,纵败礼”,《无逸》篇中有“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等语,可以为证。 重农论调,多见于《无逸》篇,如周公谓“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即其例也。各篇中亦间有提及贸易一事者,如《酒诰》篇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盖指商时情状也。 其最重要者,厥为《洪范》篇内之所谓九畴,系我国古代思想之结晶,包括有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等,或云为箕子所作,以述当时为人君者所不可缺之智识,八政者为: (一)食——掌民食之官如后稷是 (二)货——掌金帛之官如《周礼》司货贿是 (三)祀(四)司空(五)司徒(六)司寇(七)宾(八)师亦均系各项官职 八政中言食货,为后世《食货志》之祖,其影响极远,我国后来之典籍,论经济事物一部分者,大都以《食货志》为名(如班固所著之《前汉书》内有《食货志》二卷),他种书籍,若《礼记》中详论民食预算法(在《王制》篇中),《九通》中之《通志》,内有《食货志》多卷,未始非受《洪范》篇之影响。八政中之所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指布帛金刀龟贝之属而言,是钱币亦隶属之,古人认此二物为生民之本,《洪范》至列之于八政之首,其重视可知。盖以为食足货通,然后国本定,民富强,在上者可收教化之效也。我国历史上,若神农尧舜等人,皆致力于此二者,在中国昔时之思想家中,大多数当以为经济智识为讨论食与货二问题一种智识也,此点当于书中下文再申论之。 又有一可以注意之点,即《洪范》书中以富为五福之一,而以贫与弱忧疾等并列为六极也。在经济思想史中草创时期而能洞见及此,不可谓非异数也。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民国丛书》第一编第36册,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影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