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舜文化研究研究成果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五)
信息搜索
九嶷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四)
 
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五)  加入时间:2013/6/14 10:31:00  admin  点击:2279

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旅游资源存在着明显的层次性:一级景点,即舜庙、文庙、紫霞岩、桃花岩、玉琯岩、三分石斑竹区、毛泽东诗词碑、飞龙岩等风景点,分值均在50分以上;二级景点,包括娥皇峰、女英峰、朱明峰、箫韶峰、王氏祠堂、云龙牌坊、古牌楼、瑶寨茶楼、九嶷山铭、灌溪揽胜、青山尾峡谷、状元楼、文星塔、穿岩等,分值在45~50分之间;三级景点,包括石楼峰、金蛙公主、李郃墓、嶷山叠翠、石成峰、桂林峰、妃林峰、碧涧幽谷等,分值均在40~45分之间;四级景点,包括九嶷电站、九嶷大桥、水市高峡平湖、泠道古城、舂陵古城等,分值在40分以下。

(四)旅游市场分析

1交通区位市场分析

九嶷山风景区地处湘南山区,风景区所在县一无铁路线通过,二无国家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经过。旅游目的地交通通讯设施差,目前仍无省一级的公路旅游线路。因此,在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的情况下,纵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终因交通捷达度差,游客稀少。同时九嶷山风景区处于邻近优势旅游区的阴影区[3]内,如西部距离200余公里有国家级风景区桂林山水,北部距离290余公里有国家级风景区衡山,南部邻近广东省境内的狮子岩旅游区(曲江)、飞来峡(清远)、鼎湖山(肇庆)、七星岩(肇庆),东部距离143公里有郴州苏仙岭、东江风景名胜区。这些风景旅游区均以相对较好的交通条件,吸引大量游客。

2资源市场分析

学者吴必虎认为,城市居民出游目的地的选择往往表现为就近原则,且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4],对于同类型旅游资源而言更是如此。在上述九嶷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中,一级景点除舜庙、斑竹、毛泽东诗词碑外,其余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区游客数量。如同样是喀斯特岩溶地貌,桂林山水知名度远比九嶷山大;瑶族文化,江华瑶族自治县远比九嶷山更古老、更吸引人。因而,九嶷山风景区资源市场优势不明显,客观制约了本区旅游业发展。

3客源市场分析

九嶷山风景区自1984年正式开放以来,游客数量由897人增加到1998年的1798万人(资料来源:宁远县旅游局,下同),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客源市场特点是:①游客以国内游客为主,境外游客稀少。从1984年到199815年的时间,境外游客总数不到6000人,其中大多数为港澳台人士,占境外游客总数的96%。国内游客又以本地和邻近地区游客为主,1998年这部分游客占该年度总游客量的629%。②游客以公费旅游和团体旅游为主,政府、企事业性单位及学生团体为客源主流,自费旅游比重小。1998年自费旅游者仅占旅游者的424%。③游客多以城镇居民为主,乡村游客较少。1998年游客中,城镇游客占总游客量的754%。

4旅游产品市场分析

目前,九嶷山风景区已开发出了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如以斑竹为原料的系列产品(斑竹旅游杯、斑竹毛笔、斑竹龙头拐杖等)、香樟神像系列、竹木雕()系列和木制脱胎漆器工艺品。但旅游产品质量不高,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

三、旅游资源开发措施

(一)立足于现状,实行旅游资源层次性开发

针对九嶷山旅游资源的资源特点和区位特征,笔者认为,九嶷山要摆脱周边优势旅游区的“阴影”,必须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资源进行开发,突出层次性。就旅游资源而言,应将九嶷山风景区定位为以舜帝陵庙等重要人文景观为中心,以清秀、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融湘南历史文化的风土民情于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首批开发舜帝陵庙、文庙、三分石斑竹区和被徐霞客列为楚南十二大名洞的紫霞岩、玉琯岩、飞龙岩以及毛泽东诗词碑、桃花岩等知名度大的一级风景点,景点建设立足于高起点、高品位,并以此作为九嶷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极核,通过滚动效应带动其他层次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应当与旅游资源的层次性相配套,注重于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开发。目前应加强对以斑竹为原料的系列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和质量管理,力求形成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品牌产品,实现该区旅游产品知名品牌零的突破。

(二)重点进行交通通讯建设,规划旅游精品游览线

九嶷山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大。制约九嶷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要害之一,正是其地处南岭山区、交通通讯闭塞的区位。因此九嶷山风景区应当抓住永连公路(永州—连县,国家二级公路,途经九嶷山风景区北入口)、洛湛铁路(洛阳—湛江,贯穿永州市南北,道县站距离九嶷山风景区仅42公里)建设的契机,重点进行交通通讯建设,提高景区可进入度。应当加快与相邻县区的公路建设,注重与相邻县区一道共同提高公路等级。尤其要重点进行宁远县城至九嶷山风景区公路的升级与改造。目前,急需改砂石路面为柏油路面的交通干道共89公里,其中游览主次干道628公里。鉴于地方财政现状,针对九嶷山风景区旅游景点的相对集中的特点,笔者认为游览线路的建设宜分三个层次:(1)游览主干道应当将风景区内一级、二级风景点串联,构成旅游精品游览线,铺柏油路面。精品游览线路为:a宁远县城(宁远文庙及其文化游园)→冷水桃花岩→灌溪仙境→九嶷山风景区;b宁远县城→九嶷山风景区→三分石斑竹林;(2)游览次干道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维持原砂石路面;(3)相对集中的风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铺石板路,以体现乡村林间小道的底蕴。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设资金的缺口大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般而言,资金的来源渠道有三:一是依靠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投入;二是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三是实行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克服一切依靠政府的倾向。作为省级旅游区的九嶷山风景区,其旅游开发和建设所需资金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和上一级财政的支持,应当立足于本地方财政。在地方财政较为困难的境况下,实行招商引资和必要的扶持地方性政策以及单位团体联合投资入股等,均为较适用的筹集资金的办法。但必须反对那种动用公款以个人名义进行旅游投资的行为。同时要加强资金的监管,严防资金的人为流失。

(四)加强旅游管理,保护旅游环境

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行业,旅游管理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九嶷山风景区旅游管理方面的现状,笔者认为该风景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旅游业的管理:一是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努力健全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不断强化和改善旅游管理和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提倡平等竞争,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大力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坚持“依法治旅”。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执行旅游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认证制度,全面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和旅游服务水平。三是认真搞好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对于层次较低,暂时不能开发的旅游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的原则。要提倡旅游业规划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为”(即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在先,“为”(即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后,切实做好旅游资源的规划、保护和管理。

(五)加强旅游宣传,广增客源

旅游市场的开发与旅游宣传、旅游促销有密切的联系。一些旅游市场较好的旅游区,其旅游宣传和旅游促销投入力度大,如电视宣传、网上服务等。九嶷山风景区应当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旅游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九嶷。旅游宣传重点放在长沙、衡阳、郴州、连州、全州、桂林、永州等城镇,并力求与这些城镇旅行社加强合作,将九嶷山风景区纳入周边优势旅游区的游览线路之中,扩大客源市场,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和旅游产业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宁远县人民政府:《九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5月。

2]郭来喜、吴必虎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地理学报》2000年第55期。

3]王衍用:《区域旅游开发战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经济地理》1999年第19期。

4]吴必虎等:《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地理学报》1997年第2期。

5]许春晓:《旅游资源非优区适度开发与实例研究》,《经济地理》1993年第13期。

6]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月第2版。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5期)